关键字...32767次 |
|
...32767次 |
|
扑克...20361次 |
|
弹棒...15632次 |
|
火纸...15415次 |
|
丝巾...13471次 |
|
球...11995次 |
|
牌...11313次 |
|
单车...10806次 |
|
磁戒...10487次 |
|
|
|
|
魔术师、诗人和情人 |
写关于魔术的文章好像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:外行哪知道各种魔术的奥妙,即使知道,都写出来也不太道德。3月17日的《纽约客》上却有一篇关于魔术的长达13页的文章,作者是戈普尼克,文章的副标题叫“现代魔术和人生的意义”。
“所有成年人的手艺都源自童年时某个被凝固的时刻:科学家永远只有4岁,天真、以自我为中心;作家永远只有8岁,敏感、愤慨。魔术师永远处于前青春期。”比如斯威斯,12岁的时候他父亲给他买了一个魔色盒,这是一种很简单的魔术工具:魔术师给你一个每一面是一种颜色的立方体和一个盒子,你把立方体放到盒子里,你挑一种颜色让那一面朝上,然后盖上盖子。魔术师不打开盒子就能知道哪种颜色的那一面朝上。对很多魔术来说,令人惊奇的不是它们有多么巧妙,而是它们是那么的简单。比如魔盒,其内幕是,盒子的盖子被魔术师偷偷挪到了侧面:魔术师转动盒子,朝上的一面现在成了背面,盖子现在朝外。魔术师知道颜色仅仅是因为他看到了。这让我们意识到,人们并不是傻,只是我们总是以为盖子是朝上的那一面,忘了转动这一茬。转动不是在我们的想象能力之外,只是我们不经常经历它。
魔术背后的技巧都很简单,所以魔术师的技巧不能泄露,不然我们都会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。魔术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魔术师聪明,他们之所以聪明只是因为我们太笨:想象力太有限、看事物的方式太常规。魔术师使我们从日常生活的教条中惊醒过来。
对有头脑的魔术师来说,最重要的理论是“过于完美理论”。太令人吃惊的魔术没有生命力。比如一位魔术师点燃一根香烟,然后用它钻过一枚硬币,唯一说得通的解释是那不是一枚普通的硬币,观众马上会意识到那是一枚做过手脚的硬币。所以魔术师要降低对真实性的主张,用香烟穿硬币时动作要快,让观众也搞不清其中的手脚是利用了特殊的硬币还是他的眼睛。魔术的好坏不在于效果有多么惊人,而在于魔术师是否能够暗示多种解释,每一种又都不是很确信、很明显。过于完美理论不只适用于魔术。友谊、调情甚至爱情都像魔术一样,要总是给出撩人但并不完全的信息。“骗子掌握了我们的心灵,魔术师像诗人和情人一样,致力于造就永久性的可能性的迷宫,秘诀在于不断带来新的可能性,不要让它们模式化。”
|
发布人:52magic 发布时间:2008年5月5日 已被浏览 2481 次
|
|